林姝

迷茫的人生,到处摸摸

《事实》书评

null
   

第一次写书评,为的是能够系统的理解书中内容,并且把它们化做自己的额知识框架。同时也给大家推荐好书(如果这些无聊的文字能让你对这本书产生兴趣的话,万分感激认可!)

保持谦卑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,因为它意味着你不需要对所有的事情都有了解,或者都有观点,你也不必随时准备为你自己的观点而辩解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《事实》


《事实》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全球健康领域的专家,他在书的开篇就向读者抛出了13个关于世界现状的选择题,并展示了各个领域的精英阶层的正确率——他们连随机选择的黑猩猩也比不上!由此,作者向读者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:

1、一分为二-以偏概全-命中注定:简单将世界划分成2个阵营——“我们”和“他们”,认为“他们”与“我们”完全不一样,通过极其有限的信息就认定“他们”与“我们”是对立的,认为“他们”的文化、信仰等让其无法达到“我们”的成就。如此一来,这种刻板印象会让我们无视“他们”的发展,也会让“我们”失去很多机会。

2、负面思维-恐惧本能-情急生乱:人类的本能是对负面消息存在更高的关注度,而现代信息网络的发达,更让负面消息被无限放大,让人产生焦虑,乃至于恐惧,而在这种情绪下,总会有一种被催促着需要尽快做出决定去改变这个现状的感觉,但是此时的你并不能对问题进行理性、全面的思考。因此,此时作出的决定也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。

3、直线思维:当你看到一件事情的发展趋势在当下是沿着直线发展的,就会在心里默认它会在这个趋势下更好或更糟糕,然而明天的事情是难以预测的,任何态势的发展都会存在拐点,无法看清这点,就会使得你产生盲目的自信或者不必要的焦虑,导致在决策时错误分配资源。

4、规模错误:一个庞大的数字会让你产生“事情在变糟糕”的感觉,而当它和全面的数据放在一起时,却是表示着向好的趋势。单一的数据永远只会给世界带来偏见。

5、单一视角:专家即便知识渊博,他也只是某一个单独领域的权威,他对世界的看法也只是从某一个领域出发,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只能是他所擅长的,但并不一定是最优解。

6、归咎他人:解决问题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推卸责任,当找到某个对象可以成为责任的主体时,人们就会把它看做问题的根本,加指责。此时就停下了对于问题真正本质的探索。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。

以上原因的发生,都是因为人类的感性压过了理性。我们只是从媒体上看到某个负面报道、从专家那了解到某个领域的现状,这些并不能让我们真正地了解世界。只有尽可能克服人类的感性本能,在全面数据的从支持下,理性地分析,才能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世界中,看到真正的状况。

因此,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数据统计的重要性。他也从自身的专业领域出发,结合了许多公共卫生领域的案例,让读者对这些潜在的原因有更深刻的理解(尤其是在经历过新冠疫情的一系列发展后,更对在其中人们的反应、政府的决策、产生的后果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本质的了解)。而本人作为一名公共卫生在读生,更对此深有感触。



评论